寻油历险记:那些命悬一线的经历,让我至今心有余悸!
说起“石油勘探工作”,在大家的印象里,似乎简而言之就是“找油”。可是,“找油”这样“轻描淡写”的两个字,却包含了难以道尽的艰辛和凶险。
从事石油勘探行业,野外工作必不可少。而且大多是去人迹罕至的地方,有时要面临难以预料的危险。那些生死一刻、命悬一线的经历,让我至今想起仍然心有余悸。每一次遇险,都是一次生命的历练。
2014年7月,北非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酷热干燥,正值穆斯林“莱麦丹”节,又称“封斋”。在这个月份里,阿籍员工白天时间不吃不喝,只在晚上吃少量食物,工作时间为半天。为了赶工期,我和测量组长张梦背着测量仪器,在军警的护送下,前往沙漠施工现场进行测量。
中途,军警的一辆车突然爆胎,4名军警迅速下车,四面散开后站在沙山高处警戒,两名军警紧急换胎,我们下车稍作休整。
突然,一名军警神情紧张地大声对着我们用法语和阿拉伯语喊叫着,同时做手势让我们赶紧上车。我们往前一看,不远处有一条近2米长10多公分粗的蛇,乌黑的口腔吐着信子,扭动着身躯正向着我们的车辆猛窜。
发现蛇后我们迅速蹿进车内,两名军警开始轮番用铁锹和蛇搏斗,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蛇被铲成两截。随后军警找到不远处的蛇洞,用沙子和枯枝把洞口封实。
虽然参加过野外作业遭遇毒蛇方面的安全培训,但真正直面毒蛇的时候,我们还是惊出一身冷汗。
军警用阿拉伯语夹杂着英语告诉我们,这种蛇头上两根独特的触角是它们的毒囊,平时可以用来遮挡阳光。如果被它咬上一口,在沙漠里没有生还的可能。当地人遇到这种蛇,会直接把它们处死。
后来我们了解到,这种蛇号称“非洲死神”,是沙漠里特有的毒性最强的沙漠角蝰。
2010年8月,公司中标了西亚某国物探项目。一日凌晨,我驾驶皮卡车与国际采办付显春和阿拉伯语译员马洒力哈去施工现场进行踏勘及营地选址。我们在荒芜寂寥的戈壁滩上行进,到处是石块和一丛丛枯黄的植物。
突然,遇到一大片起伏不平的沙窝子地,车辆陷入沙坑无法自拔。
我用卫星电话联系100多公里外的同事前来救助,但是GPS信号不好,无法告知我们的坐标位置。最后和同事沟通,要等到第二天凌晨才能过来把我们的车拖出去。付显春和马洒力哈尝试前往几公里之外的村庄找当地人想办法,我独自一人留在车内看护车辆。晚上9点多,他们仍然没有回来。
夜晚的戈壁滩,除了风声,一片寂静。突然耳畔传来一阵狼嚎,我放眼一看,天哪,十几盏像灯笼一样的绿圈,正在向我的车辆逼近。我瞬时一身冷汗,急忙跑上车,把车门锁好,将包括双闪灯在内的所有车灯打开,把车内的音乐调到最大,车窗玻璃上留了一个小缝,试图用声音驱赶狼群。狼群始终在车的周围骚动,头狼不断挑衅地望着我,弯着身子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噌噌”地试图冲进我的驾驶室,其它十几支狼也展开角逐,在车的四周轮流进攻。一个多小时后,狼群才渐渐散去。
晚上11点多,付显春和马洒力哈打着手电筒回来了。得知此事后,他们和我一样在车上毫无睡意。凌晨5时,天微微亮,我们站在小山梁上,发现前面几百米处有一座房屋。屋内的两个持枪人是看护铁路的,他们用手机帮我们联系了附近村庄的当地人。一个多小时后,当地人开着拖拉机把我们的皮卡车“营救”出来。
2011年,我和采集班长翟京锋带着当地雇员,载运十几节营房车进行第一批次的营地搬迁,工区营地安扎在几百公里外群山上一相对平缓的地带。
中午行至营地山下时,风和日丽,整座山都是烟雾缭绕,身着短袖简装的我们,感觉如同身处仙境一般。黄昏时分,太阳不见了踪影,寒冷刺骨的山风一吹,大家都冻得直缩脖子。夜幕降临,大风狂起,又下雨又飘雪,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
风刮在脸上,如刀割。我们小心翼翼地行进在山中不敢大意,山高坡陡、道路崎岖,结冰的路面、厚重的积雪和复杂的路况令人胆战心惊。
终于到达海拔一千多米的营地,我们顶风冒雪开始布设营房车,裸露在外的脸颊和手指如针刺一般难受。晚上睡在营房车内,裹着厚厚的大衣,盖着厚重的棉被,仍然感觉阵阵寒气直往身体里钻,第一次对“寒冷”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雪封山多日,营地断粮。无奈之下,我们组织雇员徒步十余公里,终于找到一个村庄采购物资,解决了燃眉之急。
野外工作,有时危险是突如其来的。去年5月,我们项目上的队员在撒哈拉沙漠山地间作业,突遇沙漠里罕见的暴雨,车队与山洪“狭路相逢”,所幸应急得当,救援及时,无人员伤亡。
为了找寻地下的“黑金”,这样的历险也许还会继续上演,却从未让物探人停下脚步。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石油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激励我们,“走出去”就要有攻坚克难的责任与担当。一次次历险,何尝不是生命的起伏与精彩。
文章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作者:许建峰
(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国际业务发展中心阿尔及利亚项目党群工作部经理、党支部书记,曾在中国石化海外物探项目一线工作10余年。本文讲述了他在海外工作期间的历险故事。)
编辑:秦阿琪
———— / END / ————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获取全文)